超短期理财产品高收益暗藏风险
河北新闻网
2011-04-14 16:44
来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曹云飞
【字号

本站搜索

 

  时间成本不可忽略

 “产品运作期限为7天,一个月可以运作4次,收益相当可观了。”银行客户王女士打起了“小算盘”。可是,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投资者再算也算不过银行背后庞大的智囊团。即使投资者理财规划做得再到位,最后都可能事与愿违。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经过申购和还本两个清算期,其间有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等关键日期。假设你购买了一款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但从本金划走之日开始到本金和收益最终到账,差不多要花上两周的时间,这无形中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其实,一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虽然为几天或者几个月,但是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会发现,除了正常的运作期,一般都会有募集期、起息日、到期日、清算日、支付日等。加入一系列的时间成本,投资者从投资到资金到账的时间就会被延长,收益也会相应摊薄。

 详细说,募集期即投资者购买产品的时间段,一般为3-5天。目前如此火爆的理财市场,多数投资者选择在产品发行第一天就购入。

 在投资者提出申购申请后,申购资金将会被冻结,但是并未开始计息。从起息日开始才真正计算产品收益。一般情况下,起息日为募集期结束的第二天。同时,产品在运作结束后,其到期日也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能及时到账。多数银行对到账日做出了规定,一般为3-7个工作日,但如果遇到周末可能还要耽误两天。也就是说,7天期限的产品实际占用的天数可能为15天;而一年下来,本可以连续运作52期,却减少到了24期,收益自然相应减少一半。

 相关理财师建议,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一味盲目追求高收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同时,对于手中有大笔流动性不确定的闲置资金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适合投资连续性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期限短门槛越来越高

 从3月份开始,银行理财市场出现“嫌贫爱富”的现象,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不断提高,把不少追求稳健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拒之门外。

 此前,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5万元起,现在大部分银行把收益较高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调高至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百万元、千万元,而且这些产品多数只对银行的VIP客户或特定地区发售,令不少普通投资者感到很无奈。

 “超短期理财产品只能看做是一个盘活大量闲置资金的工具,其中消耗的时间成本等可能并不划算。如果投资者手中的资金低于10万元,可以选择通知存款、分批定存或者购买些中长期产品,如果资金大量闲置可以适当配置,分散投资。”业内人士认为。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