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而战 黄金飙涨背后的全球资金大博弈
河北新闻网
2011-09-21 09: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吴潇
【字号

本站搜索

    “中国因素”遭虎视眈眈

    “中国应当增持黄金!”通常,国际资金善于利用其对金融市场娴熟的驾驭能力和对大资金的掌控能力,利用“中国因素”讲故事,并凭借期货市场获取巨额收益。若中国真要激进地增加黄金储备,金价将呈指数级上涨。

    国家外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各大外资投行纷纷调高了黄金价格的预期。摩根大通甚至一改稳健作风,在预测金价这件事上变得激进起来,直接将年底前现货金价格从每盎司1800美元调高至每盎司2500美元。

    8月初,瑞银将黄金三个月价格预期从1600美元上调到1850美元,而就在7月底时,瑞银刚刚将2011年黄金价格预测从每盎司1650美元上调至每盎司1800美元;美林则将12个月后黄金价格预测上调至每盎司2000美元,而就在去年年底,美林对2011年黄金最高价的预测仅仅为1500美元/盎司。

    “中国应当增持黄金,优化外汇储备!”面对日长夜大的外储,和屡创新高的国际金价,不少专家强烈建议,不要把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里,外储不能全部配置在美国债券上,购入黄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韩国、泰国央行增持黄金无足轻重,他们的经济体量太小。但如果中国宣布大幅增持黄金,我相信全世界都会因此兴奋起来。”一位掌管数十亿美元资产的亚洲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果真如此的话,屡试不爽的“中国因素”,一定会再次成为全球对冲基金经理口中的热门词。

    所谓的“中国因素”,其实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因素”多次成为被资本大鳄利用的工具。

    经历过“国储铜”、“中航油”事件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通常,国际基金善于利用其对资本市场娴熟的运用能力,和对大资金的掌控能力,利用“中国因素”讲故事,并凭借期货市场获取巨额收益。

    “他们往往运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游戏方式,实现自身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例如,对冲基金预期到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就会抢在中国采购原材料之前在商品期货上大量做多,拉升商品期货价格。在中国因素的配合下,基金大量做多,造成期货市场的供求失衡,商品期货价格迅速上升。结果是基金在高位平仓,获取超额利润,而国内生产企业不得不在高位接单,付出高额的成本。”

    2005-2006年,国际铜价从3000美元/吨飙升至8000美元/吨;2007-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自60美元/桶狂飙至147美元/桶,在此过程中,“中国因素”、“中国需求”被反复提及和炒作。资本大鳄赚得盆满钵满,但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却成为最终的买单人。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