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猫腻
河北新闻网
2011-11-02 09:08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丽媛
【字号

本站搜索

    负利率令百姓存款缩水、商业银行为了监管指标急于揽存,在这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4751款,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数据。而理财产品交易爆棚也催生了理财市场风险。银监会今年已经多次勒令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产品监管,但理财产品市场的乱象仍难“收敛”。

    季末收益率缘何大涨?

    每每月末、季末、年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水涨船高。不少投资者也掌握规律认准时机,选择在收益较高的时候购买产品,对于产品收益为何上涨的原因却并不深究。

    对此,不少专家学者解读为,月末、季末是监管层的考核时点,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监管层的存贷比等要求,疯狂揽储,理财产品就是重要的揽储工具之一,所以要通过“高收益”吸引客户。其实,这只能解释收益率为何上涨,但银行通过怎样的运作提高收益率却不得而知。

    理财产品基本都是放在一个“资金池”运作的,但银行在客观上就有调节特定时段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空间。简单来说,银行产品运作完毕后到底赚了多少钱,银行不披露,投资者更是无从知晓,比如说银行最终给投资者的收益率为5%,实际收益可能是8%,3%就是银行自留利润部分,到了季末银行就“薄利多销”,应该拿3%减少至2%,多给投资者1%的收益,这样对银行来说并不困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博客)(微博)此前也说过同样的问题,看似季末部分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至5%以上,其实细算下来,比存款高不了多少,银行调整是轻而易举。

    世德贝财富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季末银行收益率大涨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产品资金投向的领域收益率在季末可能上扬,比如说挂钩同业拆借利率的产品,季末资金紧张,同业拆借利率定会上涨;另一种可能就是银行内部实行“左手倒右手”的操作方式,比如说把没到期的产品和即将到期收益较高的产品换一下,给了客户高收益承诺。

    还有一种最传统的方式就是调整产品的资金投向,投向一些收益较高的领域或者调整资金池中的资金配比。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