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

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跌 专家:下半年或加大降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08-14 09:19:19  责任编辑:王丽媛

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跌 专家:下半年或加大降准

    13日,央行发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数据公布后,沪指应声跳水。专家认为,实体经济对货币扩张和信贷扩张的有效需求不足、货币传导机制出现障碍是根本原因,预料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定向降准力度会加大,降息的关键在于探索出“如何降”。

    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减小 或因6月短期贷款过多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初步统计,2014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8亿元,同比少增130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160亿元,同比多减2383亿元。央行分析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7月银行贷款规模与上月以及去年同期相比很少,人民银行的解释是因为上个月扩张过度这个月降下来,尽管有这个因素,但不能完全得到解释。目前,短期贷款出现大规模减少、净减少,中长期贷款还算正常,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如果银行担心金融风险上升,是因为银行短期贷款增加得比中长期贷款增加得快,“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个月短期贷款增加得太多了,这个月短期贷款不做了,收回来。”

    信托贷款方面,他表示主要是由于最近两三个月违约的债务事情不断增多,加之银监会监管措施的出台,使信托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未贴现的银行票据方面主要是由于银行整顿表外业务所致。

    他认为,虽然不能以某个月份的数字得出不乐观的结论,但需观察到数据背后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实体经济对货币扩张和信贷扩张的有效需求不足;二是货币传导机制出现障碍,“尽管这是金融整顿和表外业务整顿的必然结果,但是毕竟给实体经济融资带来困难,是需要解决的。”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等下降除了与上个月过度扩张有关外,还与供给方信贷的动力和意愿不足有关。“企业的风险在加大,有些行业如钢铁、钢贸过剩行业,有些如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经济周期强的企业已经暴露出了风险,企业风险加大,银行贷款意愿下降,此外银行受到的监管也比较多,约束加大,表内成本在上升,贷款能力在下降。”

    此外,他认为,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不强也是原因之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利率水平稳中有降,资金价格在下降,资金的有效需求在削减,企业面临的行业性风险、不确定性加大,不愿向银行借贷等,总体看是实体经济在调整中,资金需求有所萎缩。

    专家:料下半年定向降准力度加大 降息关键在“如何降”

    对于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房四海表示,他是希望有扩张,保持货币信贷总量有适度、合理的增长,但扩张如果客观上实践得比较差一点,将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压制,“所以想实现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反弹、加速,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需要努力的结果。”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表示,在当前经济已处于准通缩的情况下,应重视经济增速,用“降税、降息、降准”的办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央行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加强金融市场管理,严禁以钱生钱、迂回曲折层层加码的所谓金融创新。

    房四海认为,预计下半年定向降准力度肯定会加大。降息虽然是大家的普遍期望,但关键是怎么降,并且光是降息作用有限。因为贷款的利率已经出去了,目前融资难的情况下融资只能变得更贵。国务院要强调解决这个正常利息以外的其他非正常的收费,能通过行政办法去解决,如不允许银行在利息之外加价,这个可能可以做到。

    “但是如何做到降息呢?贷款银行利率已经市场化了,迫使银行去降息?做不到吧。央行又没有基准利率,现在只能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我的观察,同业拆借利率方面,加权平均利率是大概是3.5%左右,高不了太多,降一点点难以影响整体市场,如果贷款渠道不顺,降0.1%、0.2%或0.5%没有任何意义。”房四海认为,即便降了,也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吸贷、压贷、抽贷这都是目前银行面临的挑战。

    曾刚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估计到8月会有正常的自然回调。下半年货币政策没有必要进行大的调整,“因为目前市场资金流动性是充裕的。”

    管清友认为,但未来经济内生下行犹存,在经济底线思维约束下,异常“紧”的数据难以持续,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中性。河北新闻网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