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欢季”临近 小心信用卡盗刷风险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4-10-29 09:30:23  责任编辑:赵娜娜

    随着 “双十一”购物节等一系列节日的日益临近,不少消费者已跃跃欲试准备好信用卡,想通过刷卡来享受购物的狂欢。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国内信用卡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为14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伪卡欺诈金额达7141.9万元。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 “购物狂欢季”里,消费者要如何提高自己口袋里银行卡的安全,安心刷卡消费呢?业内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享受信用卡消费的同时,切勿忽视对信用卡盗刷风险的警惕与防范。

    防范一: 应注意保护密码和个人信息

    “如果从银行卡本身的安全性考虑,在节日到来前把旧式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是明智的选择。”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芯片卡比传统的磁条卡更安全,小小一张芯片能装载大量功能,可有效防止盗刷、克隆。而传统磁条卡一过ATM或POS机,就会留下磁条信息,目前,芯片卡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金融卡消费发展方向。

    而如果在旅途出行时使用银行卡的磁条,特别是在东南亚等盗卡率较高的地区旅游回国之后,最好能尽快到修改银行卡密码,甚至到银行更换信用卡磁条。

    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建议,无论在境外或境内,建议客户不定期地更换交易密码,也包括客户出于安全考虑自行决定修改密码。因为密码是保障卡内资金安全的关键要素,凡凭密码进行的交易,银行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

    此外,业内人士透露,信用卡背面的三个数字统称“后三码”,又称为cvv码,是客户信用卡个人信息的一种,由卡号、有效期和服务约束代码,经过发卡银行的编码规则和加密算法生成,防止卡片被“克隆”。

    因此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建议,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可以把“后三码”记住后,使用胶布将“后三码”盖住,防止泄密,以保障资金安全。

    “除了恶意木马诈骗以外,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样也是类似事件的原因之一。”上述人士表示,消费者在外刷卡购物时就存在可能的风险“在刷卡机刷卡时,卡号信息就可能被记录,如果再配以手机号或者密码等其他数据,不法分子便足以掌控他人的信用卡。“由于目前国内私人信息买卖的普遍存在,银行卡信息通过反复倒卖落入他人手中并非不可能。对此,我们提醒消费者即便在正规商家刷卡消费,也要尽量避免同时留下手机、身份证号等相关个人信息。一旦这些信息不慎流失并被加以利用,将是重大危害。”

    防范二:别轻易扫描二维码

    信用卡手机银行无故“被消费”,其中一个比较普遍原因往往是消费者在无意中所扫描的一些二维码,其中有一些则是诈骗手段。“一些消费者可能在网购时,接触到类似二维码的图样,店主会告诉消费者扫描某某二维码可享受一些回馈。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行为,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市民刘女士表示自己有着这样的经历,去年底在网络购物时,她发现一商家有扫描二维码即可立享一折的活动,看到这句话刘女士当即扫下二维码并购买该物品。但数天后仍然没有收到所购物品,与此同时她连续收到两条银行短信,说她的信用卡分别消费了1500元和5000元。“我觉得这两件事之间可能会有关联,因此立马报了案。”刘女士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就是在扫描二维码时,无意间被窃取了信息。

    上述人士认为,手机上网已经是趋势,若干的手机APP携带着诱人的赠礼品等模式出现在消费者的手机上,甚至有些短信的发送号码,还伪装为某客服、某官方的短信号码。“当点击这些链接,下载了相关的软件后,噩梦就开始了。”该人士建议在手机上下载APP软件时一定要到官方下载中心。

    不过,上述国有银行表示,针对目前日趋严峻的信用卡网络盗刷风险,各发卡机构纷纷加大了监测力度和风控力度,并对相关服务和产品进行了升级。每年的黄金购物季都是刷卡消费高峰期,专家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尽享购物优惠之余,应当时刻关注自身信用卡安全,警惕用卡风险。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