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讯>>招商银行

洞悉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十年变迁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2017-06-20 16:39:36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迎来十周年之际,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四度合作后,双方第五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2]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一带一路、创业创新”影响持续深入,助推区域发展,高净值人群地域分布更为均衡,前景看好。伴随十年经济发展,高净值人群创富方式更趋多元,代际传承和企业创新推动人群结构进一步变化,他们的投资行为也呈现出“心态更成熟、眼界更开阔、考量更长远”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私人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的信任和依赖度进一步加深。中资银行在积极加大境外市场战略投入以强化跨境联动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境内高端财富管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领先的私人银行品牌表现出显著的聚合效应。

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在中国私人银行业迎来十周年之际,对国内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济发展造就财富“新面孔”,社会创富渠道拓宽

报告指出,居民创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一代企业家的人群占比明显下降,二代继承人和职业金领的比例则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约90%的高净值人士晋升高端富裕人群时间不足十年,其中更有约70%是在最近五年致富。从2006年的18万人跃升至2016年的158万人,高净值人群规模十年间翻了三番,这相当于过去十年间,每天有接近400张“新面孔”跻身千万级以上财富人群。相比之下,人均可投资资产仅小幅上升约10%。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愈发重要的财富助推器,市场的推动和约束力量逐步增强,创富的机遇和守富的风险必然共存,财富流动性日益增强。

财富区域分布更均衡,沿海内地轮番领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仍是私人财富的重要聚集地。但是,从财富增速的角度看,近年来大量的创富机遇并不仅限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先后成为高净值人群规模增长的领头羊,这无不显示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核心区域向全国拓宽的态势。考虑到政策倾斜的持续利好和深入实施,未来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将加速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区域,上述地区的财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全国财富区域分布有望更均衡。

高净值人群价值观转变,财富意义日益深化

报告认为,高净值人群的价值观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一方面,在大类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资产整体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心态更为成熟,对风险收益的认识更为深刻,财富目标从单纯的“创造更多财富”过渡到“财富的保障和传承”。 站上“家族治理”的新高度,高净值人群开始全盘考量物质财富、家族企业和精神财富的传承,借助企业管理的智慧协调日益庞大的家族关系,探索以制度化的方式来约定和规范家族内部的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另一方面,随着慈善意识的觉醒,很多高净值人士认为财富的价值不仅局限于个人和家庭,希望通过合适的方式将部分财富用于回馈社会。近年来慈善的形式也愈发丰富,除了常见的捐赠和参与活动以外,慈善信托和家族基金会的案例也不断涌现。受访的创富一代企业家主要表示关切教育、贫困以及家乡发展,二代继承人和新晋富裕人群对环保和动物保护等问题更有热情和兴趣。对于很多高净值人士而言,慈善已经成为其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从“助人的善行”升华为“成就内心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为高净值人群所接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将慈善意识付诸规划安排,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高净值人群投资意向多维,实业与金融并重

实业投资收益仍是高净值人群主要创富来源,金融投资收益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一方面,近年来高净值人群的实业投资意愿趋于平稳,“调结构” 的趋势愈发突出。在产业升级和创业创新等政策引导下,投向高新行业的意愿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客观上符合政府积极引导创新型行业发展的导向。另一方面,随着IPO重新开闸和二级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高净值人群的金融投资意愿有所增加,同时风险意识和资产配置意识也显著增强。在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新形势下,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对实业和金融的再投资意愿将与大势保持密切相关。

境内财富管理市场差异化竞争格局形成,领先品牌聚合效应显著

十年前,高净值人群的理财经验积累,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走过了从规模化发展向“精耕细作”的专业化发展过渡的历程,差异化竞争格局日益清晰。经过十年市场耕耘,中资私人银行竞争优势扩大,与客户的长期信任关系不断强化,领先品牌的聚合效应显著;相较之下,外资银行由于受到人民币业务和服务网点等方面的限制,进行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并重新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少数几家继续投入发展境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多家外资行收缩了战线。同时,其他财富管理机构依托产品和分销渠道持续快速发展,部分机构开始尝试建立资管业务。

境外投资持续稳定渗透,境外配置进入理性发展

报告显示,随着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经验的不断丰富,境外资产配置开始回归理性化。出于分散风险和追求收益的目的,境外资产配置自2011年起成为投资热点,人群渗透率持续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净值人群的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逐渐趋于平稳,2013年以来大致保持在20-30%的水平。随着对境外投资风险及复杂度的认识逐步加深,高净值人群更加看重境内外资产配置和动态调整、优质资产筛选和风险管理,境外资产配置从早期的试水增量阶段逐步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可以预见,随着规范资金出境的政策继续从严执行,高净值人群将重新审视境内外投资机会,境外资产配置将进一步回归理性。

展望未来,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随着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库存、国企改革等重点经济举措的效果逐步显现,私人财富市场增长动力强劲,新财富将持续涌入。

2、随着经济机构及产业的调整,中国高净值人群结构将进一步变化。新兴行业企业家和金领人群比例将持续上升。

3、随着财富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约70%的高净值人群计划在三年内将财富传承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同时,财富传承观念从物质财富传承上升到精神财富传承,从个人财富拓展到家族企业传承规划。部分超高净值家庭已经开始考虑家族治理和家族企业传承。

4、高净值人群倚重客户经理的优质服务,同时对各种数字化服务手段已经非常熟悉,对互联网和新技术普遍持开放态度,愿意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和远程会议等方式接收标准化和少量定制化的信息及服务。金融科技将深度融入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将进一步触发变革。

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高速增长背后的启示和挑战也不容小觑。

1、随着高净值人群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品牌聚合效应将持续增强,专业领先财富管理机构有望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因此,财富管理机构应当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目标细分客户群及其产品、服务需求,建设清晰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和相应的核心能力。

2、中资私人银行的国际化布局仍然有限,境外投资专业人才依然紧缺,国际化发展尚具较大空间。展望未来,中资银行应凭借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深入理解和长期客户关系,在境外投资热点区域积极布局,增强境外平台的产品和定制化服务能力。

[1]可投资资产:个人投资性财富(具备较好二级市场,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总量的衡量指标。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指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下同)、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包括信托、私募股权、黄金、期货等)等;不包括自住房产、非通过私募投资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2]本报告将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个人定义为高净值人士;将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个人定义为超高净值人士。

责任编辑:王丽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