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银行资讯>>中国银行>>

知底数、补短板、控风险

——浅析银行基层如何摸清底数控风险

2020-03-16 11:18: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当前金融监管要求日趋严厉、各类风险形势错综复杂,银行基层机构的案件防控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银行基层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摸清底数、化解风险、构筑内控防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派驻业务经理作为基层合规内控的关键一环,对基层风险管控承担着重要职责。

一、坚持三个到位,摸清隐患底数

1、思想认识到位。加强对柜面人员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利用晨、夕、周培训的机会,反复学习现行制度与操作中的高风险业务。通过有针对性、多样化的业务培训,使员工依章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使员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自觉规范操作行为,避免失误,逐步营造“行为有规、操作有度、监督有力、控制有效”的合规氛围,实现经营业务的良性发展。

2、落实执行到位。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有章不循、循章不足的情况发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业务经理履职标准》是基层履职尽责查隐患的标准,明确了各类检查监控的要求与频率。如每周应进行吞没卡核对,抽查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上门收款业务入账的及时性,各系统的岗权匹配情况等;每月应检查现金重空贵金属、智能柜台、ATM请机加装情况,抽查ATM钥匙密码的保管情况,检查预留印鉴的管理情况等等。基层机构必须不打折扣落实各项规定动作,确保执行动作到位、频次到位、成效到位,才能摸清业务底数。

3、隐患处置到位。坚持发现隐患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整改的问题决不拖延,不能现场整改的提出整改方案与计划,专人后续跟踪,确保问题有效整改,隐患有效治理。

二、依托数据支持,补足业务短板

基层银行机构应充分借助风险管控预警平台、BGL账户监控系统、综合账务运行管理系统、电子报表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及时监控柜面发生的各类业务,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薄弱环节,加强关注与监控,消除风险隐患。

定期对人行账户管理系统、核心银行系统、电子验印系统进行比对,查找操作的漏洞和盲区,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掌握整改情况,将尽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逐步加强对公结算账户、同业账户、临时账户、印鉴卡的管理,提高合规操作意识与执行力,提升基层机构和前台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意识。

三、强化流程管理,筑牢三道防线

一道防线,操作人员合规操作。熟悉业务流程,明确关键风险点,前台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以标准流程为准绳,对于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要格外注意,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将操作风险降至最低。

二道防线,高风险业务换人复核。对于大额收付款、ATM现金的清点、智能柜台的加装、电子银行业务的办理等高风险业务必须做到“换人复核、复核留痕”。对于需要监管人监督完成的操作,如尾箱、现金、重空、钥匙的交接等操作,监交人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不当“稻草人”。

三道防线,业务经理定期回检。派驻业务经理作为基层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应多策并举实施履职督导与业务监控。对于错账冲正、挂失解挂、人民币账户开立等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严格审批,真实规范处理。同时制定回检计划,每周至少一次,不固定时间利用监控设备开展非现场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规范行为,组织员工集中观摩、讨论,起到警醒与引导的作用,规范今后的操作行为。

此外,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银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基础条件,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就要坚持“内控优先、流程至上”,强化流程管理,筑牢三道防线,坚决杜绝“前院冲锋,后院起火”现象的发生。

总之,加强基层营业网点风险的防范,必须摸清底数拓宽防范领域,守住底线细化防范措施,未雨绸缪抓好源头预防。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流于形式,只有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做到警钟长鸣,才能筑好基层机构风险的“防火墙”。(张冬文)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振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