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河北财经>>

真有人能帮你借钱不还吗?“反催收”套路违法不可轻信

2020-05-27 11:15: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疫情暴发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陆续出台多项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在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原本是国家推出的暖心福利政策,但近段时间以来,却被一些所谓“反催收中介”钻了空子,他们打着“帮助借款人成功维权,带你上岸”的旗号,声称能协助借款人逃避债务。

这些“反催收”组织大量涌现,频繁在线上线下传授所谓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政策拖延还款的新招数。

这些组织真的靠谱吗?借款人采用他们的办法,真的可以欠款不还?金融业界专家表示,这都是一些不法分子的套路,不但不可轻信,而且一旦上当受骗,还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现象:反催收组织层出不穷

自疫情暴发以来,许多金融平台逾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金融平台更是首当其冲,一些“老赖”们以疫情为借口,拖延还款,甚至出现了组团拖欠、恶意骗贷等现象。而此际,一些专门提供拖欠还款、逃债逃催收招数的“反催收中介服务”,反而在网络上大规模出现。

据了解,这些“反催收中介服务”有其团队,通过向逾期借款人传授申请延期话术、制造虚假病历、社区隔离证明、提供电话屏蔽软件等服务,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帮助借款人逃避债务。他们通过网络疯狂发帖回帖等形式去吸引借款人的目光,怂恿借款人伪造各种证明,向金融机构提出借款延期或减免部分费用的无理要求。

对此,国内某金融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发现有多名客户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大量的相似之处,这种情况下大多是有“反催收中介”在背后操作。工作人员也会认真核对这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但问题是疫情特殊时期,所有流程只能通过线上完成,并且客户提供的部分相关证明造假难度较低,无明确界定标准,更为这些“反催收中介服务”提供了便利。

但事实上,这些反催收联盟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帮助借款人逃债,而是以“帮助借款人上岸”为噱头,一步步诓骗诱导借款人走进他们的套路贷陷阱中。据了解,这些反催收组织一般会通过贴吧、论坛、微博甚至二手买卖交易平台等开放渠道,发布“帮助上岸”“防爆通讯录”等信息,吸引借款人上钩,在为借款人提供虚假证明后,利用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把柄,威胁借款人使用他们推荐的套路贷产品。借款人一旦想利用套路逃债,就会被“反催收中介”反套路,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会因为提供虚假材料恶意逃债被记录进个人征信信息,对未来的个人贷款、甚至日常生活和子女教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警惕:“反催收”组织不可信,触犯法律影响信用

面对市场上存在的“反催收”种种乱象,各家金融平台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通过提升风控体系、配合执法机构反诈 骗等方式硬核防范。日前,法制日报也发表法官评论文章《反催收套路违法不可信 拖欠款侥幸心理不能存》,也明确指出,疫情期间债务人恶意逃债、反催收中介提供虚假证明等行为均需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人士也表示,“反催收中介”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们为“客户”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或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情形,则构成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的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以欺骗、胁迫等行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引诱其掉入套路贷陷阱的,根据具体情节,或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百七十四条关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的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反催收”行为不仅触碰了法律底线,扰乱金融秩序,更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其背后套路与陷阱更是让诸多借款人苦不堪言,让借款人落得被列入失信名单和被骗钱的“人财两空”下场。对此,金融业专家特别提醒所有的借款人,诚信履约,勿存侥幸,勿轻信任何“反催收组织”,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个人征信。(河北日报记者王巍)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