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 高收益理财产品再现江湖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3-09-12 16: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范婧睿)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加上9月末适逢3季度考核点,揽储大战火药味已日渐浓烈。放眼望去,各家银行近期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不错,纷纷站上了5%的关口。

    有银行理财师分析称,短期理财产品的上涨跟银行间资金面紧张有很大关系。9月以来,有迹象表明银行资金可能再度出现紧张情况,银行靠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冲动难以避免,理财产品也再度成为银行吸收资金来缓解紧张的主要手段,推升理财产品收益也是顺理成章,预计收益率会延续上涨,接下来5%收益率有望成为常态。

    破“5”理财产品重现江湖

    记者了解到,中信银行在其网上银行大力推广理财产品,其中一款“共赢”系列13113期产品销售火爆,投资期限为368天,预期收益率达5.35%,而起购金额只要5万元。兴业银行超过5%的理财产品也比较多,其中一款起购金额为5万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达到5.50%。另外,浦发银行第462期、第451期和第169期同享盈计划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3%或以上。

    四大行中,建行一款“乾元共享型”理财产品起购为10万元,期限46天,而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同时,中行全国在售的 “中银稳富BJ02-253期”196天、“中银集富专享理财”201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20%和5.25%。该行同时还发售了多款期限在1年及以上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20%或5.30%。

    数据显示,上周新发理财产品的周平均收益率持平8月末,离钱荒期收益率高点仅有10个基点的差距,为9周以来的最高位。

    投资者可果断出手 不必等到月末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必再如往年等到月底出手,当前就可以根据自身计划及时布局9月的理财计划。“按照目前的趋势,9月后段时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会走高,但幅度不会太高,一些结构性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预计动辄可破6%。”

    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平稳的资金面使得与其关联度甚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可能继续疯涨,后期收益率水平将在高位波动。“对于那些投资风险和期限比较匹配的高收益产品而言,投资者可果断出手,不必等到月末。”

    据记者了解,目前众多银行除了布局以解9月末的资金之渴外,还有很多银行已开始着手布局年末的资金问题。为了缓解年底的资金压力,很多银行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期限多为跨越2013年的“跨年产品”,因此,目前市场上多数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也多是这类投资期限在90天以上的品种。

    需要提醒网友的是,这类常规产品,虽然收益率水平普遍高于5%,但对于很多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人而言,期限依然过长。

    银行“高息揽储”蠢蠢欲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8.85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人民币存款余额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上年末低9.2个百分点;外币存款余额2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7.63万亿元,同比少增2.35万亿元。

    造成存款分流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上半年骤增的银行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在负债业务上,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存在压力,但中小银行承受的压力要比大银行大得多。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网点布局上存在明显劣势,其在发展负债业务方面不占优势。而与此同时,小银行的企业客户也远比大银行要少,加之今年以来受“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影响,小银行的贷款呈现向大银行流动的趋势,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存款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均。

    从年初以来,各家银行均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到来的负债业务压力,但由于市场的变化,至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压力明显增加,“拉存款”再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首要业务。银行除了通过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取资金外,“高息揽储”也蠢蠢欲动。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范婧睿】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