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腾讯牵手大众点评 共寻O2O乘法效应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4-02-20 09:07   来源:财新网

    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的消息今日终于正式披露,传闻成真。2月19日,腾讯控股(0700.HK)与大众点评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持股比例为20%,大众点评将继续保持独立发展。双方拒绝披露此次交易的金额。

    当天下午,在腾讯发布公告之前,微信的“我的银行卡”入口即出现了 “今日美食”新入口,链接的服务即由大众点评提供。在界面设计上,与此前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入驻“我的银行卡”方式完全一样。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称,通过此次合作,腾讯将大众点评丰富的本地生活信息和服务带到腾讯的平台上,为QQ和微信用户带来更多线上线下,尤其在移动端的一体化体验。与大众点评的合作,也再次重申了腾讯的开放平台战略,即与垂直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共同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此前,业界传闻,腾讯以4亿美元的价格获得大众点评20%的股份,未来还会继续增持5%。对此,刘炽平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未来如有机会还会继续投资,目前持有股份为20%。他还透露,腾讯早在2008年和2009年曾两次计划投资入股大众点评,但一直没能成,“眼看着估值一次次的涨上去。”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此前关于大众点评的很多传言有误,大众点评没有就投资事宜与百度、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过深入的谈判。“原因很清楚,大众点评希望合作能够带来乘法效应和化学反应,而与百度、阿里合作都很难产生紧密、有机的化学反应,仅带来用户规模和收入的增长,意义不大。”

    对大众点评与腾讯的合作,张涛认为,双方在资源上有非常强的互补性。腾讯在社交、流量和用户账户上非常有优势,大众点评则能提供服务的信息及评论内容,商业模式以及O2O的行业能力。双方合作有很大的潜在乘法效应,腾讯的社交能力能让点评的内容传播更广、内容更丰富,腾讯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上也能给予大众点评极大助力。同时,微信平台还是一个极佳的商户会员体系,完善大众点评连接人与服务、人与商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腾讯的合作,接入微信支付体系,能够在移动端完成一体化的闭环体验。

    2013年12月,大众点评的公共账号接入微信平台。据大众点评披露的数据,由微信支付带来的交易额在两周内增长7倍,平台上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数增长5倍。

    张涛称,腾讯入股之后,大众点评仍然保持独立发展,会聚焦在吃喝玩乐的O2O领域。2014年,将是大众点评开展全部合作、全面布局的一年,加快完善吃喝玩乐O2O的生态圈。未来,大众点评将会独立上市,但上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上海,在餐饮、娱乐等领域深耕十年。目前,大众点评的活跃用户数过亿,其中移动流量超过70%,覆盖全国两千多个城市,收录商户数量超千万家,点评数量超过3000万条。2013年9月底,大众点评宣布其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8000万。

    在此次腾讯入股之前,大众点评共有四轮融资:首轮在2006年,红杉资本投入100万美元;2007年第二轮,谷歌投资400万美元;第三轮在2011年4月,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共同投资1亿美元;2012年8月,今日资本等机构投资6000万美元。据大众点评此前披露的公开消息,第三轮融资的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第四轮融资的估值则在10亿美元以上。

    大众点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优惠券和团购。其中,团购业务,在“千团大战”之后,已经稳定成长为行业前两名,仅位于美团之后。

    O2O领域,正在成为腾讯、阿里和百度激烈争夺的领域。腾讯以微信与大众点评、嘀嘀打车等垂直领域应用合作,阿里也宣布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入股美团,百度也以“地图+团购”的模式切入,在百度团购聚合搜索之外,还全资收购糯米网。巨头之间,新一轮的卡位大战已经打响。能否如同打车一样,巨头在餐饮、娱乐等领域争相补贴用户,则是普通用户的最大期待。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娜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