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银行不再唱“独角戏”互联网携高收益产品抢占市场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4-08-05 08:49:51  责任编辑:王丽媛

    七夕佳节,除了巧克力鲜花,银行、互联网也纷纷端出了“七夕大餐”。

    8月伊始,多家银行就推出了七夕节专属理财产品,其中最高收益率达到了5.77%,同时互联网也出现了与“7”有关的理财产品,都有意与“七七”亲密。

    理财师表示,月末效应还未过,七夕潮再度来临,双重效应叠加的窗口期正是年轻人理财的好时机,投资者可抓住七夕“尾巴”选择相应产品,理性购买。

    银行大打“七夕牌”

    记者看到,日前银行打出的多是“七夕要浪漫也要理财”的宣传。为了迎合七夕的主题,记者还注意到,银行在“七夕理财产品”的收益、期限、起购金额上,都尽量以“7”为主。

    在某股份制银行官网,记者看到该行发行了“个人专项理财2014年第428期同享盈之七夕专属理财计划”,产品特别设计成77天的投资期限,再其次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77%,起购金额为5万元。

    据统计,今年银行推出九款七夕节专属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为163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9%,比2013年银行发行的八款七夕节专属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高0.05个百分点。从投资门槛来看,七夕节专属产品还是很亲民的,七款产品的起购金额为5万元,另两款产品的起购金额分别为7万元和10万元。“银行也开始转变思路,开始直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了。”有专家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其理念也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因,适当追逐热点一方面能够推动银行也自身理念的转变,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能够拉动理财产品的销售。

    互联网“不甘”落后

    节日版理财产品在近两年来似乎已经成为银行的一种营销手段,但记者发现,今年银行对七夕理财的热情似乎没有往年那么高涨,反倒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卖力”。

    记者看到,日前互联网理财新锐——以票据理财为主打的某平台在8月1日共推出77款票据理财产品,收益率均为7.7%。这款处处含7的理财产品,似乎也在“卖力”为理财者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情人节。

    另外,有平台虽然没有推七夕理财产品,但在七夕节前给单身男女写了一封信,在较长的煽情后,终于也以理财内容点题,似乎寓意鼓励年轻人学会理财投资。

    上述专家表示,比起传统金融该机构,互联网理财平台更具创造新产品的实力和空间,在产品打造和收益率上或更具优势。类似于在平台上推出优惠活动或者推出参与活动赢好礼等内容的宣传,或成为在七夕活动时间点上“击败”传统银行的优秀武器。

    21款产品收益率超6%

    记者看到,与近日在售的理财产品相比,七夕节专属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略高,但是其他在售的422款理财产品中,依然有21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6%。发行这些高收益的产品主要以城商行为主。

    “七夕节银行理财产品只能说是为了讨巧,收益上并无优势。”有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认为,对于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而言,还是应当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大型城商行发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至于投资期限方面,鉴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持续下滑的状态,建议选择6至1年期的中长期产品,以锁定当前的高收益水平。”

    另一理财师分析认为,节日专属理财一直是各方理财产品竞相争夺市场的战场,但以往只是银行唱“独角戏”,今年则有互联网金融平台加入进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从产品的收益来看,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票据理财,七夕专属产品的收益率均要稍高于普通产品,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仍不失为一个投资的好时机。”

    不过,上述理财师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不要盲目跟风。“银行是以活期利率为投资者计息,因此募集期较长,短期节日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将大打折扣。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节日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预期收益率有多高,还要关注产品的募集期限长短,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信息。在选择票据理财方面,不仅要关注其背后的平台是否安全,还需要了解产品本身蕴含的风险。”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