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银行业协会新规7月1日实施 信用卡罚息可容差容时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3-02-25 08:31   来源: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先消费后还款,信用卡消费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多人的首选。但是不少用户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因未按时还款,常被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公布了修订之后的《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相关要求将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最核心的内容在于提出了“容差容时”,简单说来,就是对于信用卡还款时间有了些许宽限。

    新规要求“容差容时”

    近几年我国信用卡持有人增长迅猛,但是很多持卡人在疯狂“喜刷刷”之后,由于忘记及时还款,从而产生了高昂的罚息,而且还在个人征信记录上产生不良记录,甚至曾经出现过罚息滚雪球式增长远超本金的极端个例。去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报道,陕西西安的王某在中国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透支11万5年后竟然要还44万元,这一报道引起了大家对信用卡的争论。

    为了让持卡人避免出现信用污点,在新版《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中,银行业协会要求成员单位为持卡人提供“容时服务”,即为持卡人提供一定期限的还款宽限期服务,还款宽限期自到期还款日起至少3天。

    新版自律公约还在信息披露方面对银行作出更具体的规定,比如需在信用卡申请表中以突出的字体明确说明计息规则,并通过网站等宣传渠道提供计算规则及模拟案例;信用卡到期还款日之前至少3天,银行还需通过账单、短信、电子邮件、电话或信函等方式向持卡人进行还款提示。

    同时,最让持卡人难以接受的“全额罚息”也将发生变化。新约要求成员单位应该为持卡人提供“容差服务”,如持卡人当期发生不足额还款,且在到期还款日后账户中未清偿部分小于或等于一定金额(至少为等值人民币10元)时,应当视同持卡人全额还款,此部分未偿还金额自动转入下期账单。

    部分银行已执行

    记者日前从多家银行信用卡部门了解到,目前仅有工行全面取消全额罚息,民生、浦发、平安、华夏和建设5家银行能严格满足“容差容时”标准,其中,建行、平安、华夏等银行由系统自动执行容差规定,民生需持卡人致电信用卡客服中心申请。另外,包括中行、农行、光大、交行在内4家银行虽然已执行容差还款规则,但与《公约》的标准或多或少有些出入。例如,中行要求客户未还款金额不得超过本期账单全额的1%。

    而中信、广发、招行、兴业等银行目前无容差还款规定,银行客服方面表示,只要客户未额还款,就会收取利息。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持卡人可能会申请延期划款。根据调查的情况看,多数银行都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延缓还款日的服务。信用卡客户需要延迟还款,可通过电话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根据持卡人资质、用卡情况批准宽限期。

    全额罚息没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自律公约》并未废止全额罚息。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不愿取消“全额罚息”原因在于银行对信用卡利息的依赖。目前,利息收入已占到我国银行信用卡总收入的40%到50%。

    不同的计息方式对于银行的利息收入差别明显。根据银行内部估算,采用全额计息和按未清偿部分计息两种算法,对利息的影响大约是10%。

    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说,信用卡的利润来源有三块。一是年费,普通信用卡通常是200300元,但国内银行对大多数信用卡都提供“刷卡6次免年费”的优惠,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能轻松完成。二是再循环利息,即“罚息”。消费者未全额还款但达到最低还款额的,需从消费日起,全额计算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若未达到最低还款额,还需支付一定比例滞纳金。三是商户回佣,由于今年2月25日将降低刷卡手续费,这一笔收入还会下降。

    可见,对消费者而言,只要记住按时还款,使用信用卡就是零成本。对银行而言,“信用卡是银行少有的贴钱在做的业务。”

    无怪乎,无论外界如何质疑,“全额罚息”始终没有取消。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范婧睿】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