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中资银行能否走出“赚吆喝 不赚钱”怪圈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3-12-21 09:46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经历了准备、搁浅、重启等一系列波折后,中国光大银行20日正式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6818。据估算,光大银行此次H股上市融资规模将超过200亿港元。这一数字使得光大银行成为2013年香港最大的IPO,同时也晋升为本年度全球IPO规模第三。

从光大银行首个交易日表现来看,该股开盘报3.95港元,较3.98元的招股价跌0.75%,收盘报3.87港元,成交量9.31亿港元。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美联储退市及内地资金紧张引发港股波动,市场对内银股仍持谨慎态度,光大破发早在预计之中。

事实上,进入四季度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整体向好趋势的影响,不少内地金融机构纷纷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11月上旬,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先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2月12日,中国信达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不过,中资银行目前在香港上市普遍存在“赚吆喝,不赚钱”的现象。以重庆银行为例,作为近三年来首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重庆银行在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接近8倍的超额认购,但其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收于5.99港元/股,较发行价6港元/股微跌0.17%。而紧随其后的徽商银行尽管在招股时也被寄予厚望,但挂牌后也一度沉寂。

回归光大银行H股上市历程,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并不为过。早在2010年光大银行A股上市时就曾透露有A+H两地上市的计划。然而由于客观环境,光大银行最终未能实现两地同步,而在A股市场中先行一步。

此后,2011年3月光大银行正式启动H股工作,上市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并于当年6月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又遭遇欧债危机而不得不再次推迟上市计划。随后,光大银行在2012年再次重启上市计划,但由于市场持续低迷,后主动暂缓上市进程。

今年3月,光大银行宣布重启H股上市计划,并终于在年底等来了发行窗口,赶在岁末冲刺成功,不仅成为2013年香港市场大型IPO的收官之作,更是成为最后一家登陆香港市场的中央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或许是因为准备工作在过去的两年中从未真正停止,光大银行此次H股上市从公开招股到挂牌仅仅用了10天时间,再次实现了其2010年在A股的“闪电上市”。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按照光大银行本次H股每股发行定价3.98港元计算,超额配售选择权(即“绿鞋”)行使前,发行规模58.4亿股,融资约30亿美元;若绿鞋获全额行使,则发行规模将达66亿股,融资约34亿美元。

若绿鞋获全额行使,光大银行不仅成为2013年香港IPO集资王,同时成为2013年亚洲市场(除日本外)最大IPO、2013年中资企业全球最大IPO,2013年全球第三大IPO,并成为2011年以来香港市场的最大银行业IPO。

光大银行管理层透露,本次发行所得募集资金将全额补充核心资本,资本充足率将提高约1个百分点。“H股上市后,银行将通过组合式安排补充资本:一是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消耗;二是增强盈利能力,加强资本内生补充;三是积极探索二级资本工具、优先股等创新资本补充工具。”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