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审计署摸清政府债务底数:我国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

河北新闻网  http://www.hebnews.cn   2013-12-31 09: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万亿——审计署摸清政府债务底数

我国政府债务 总体安全可控

朱慧卿作

审计署12月30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88.65亿元。此外,全国各级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这是我国首次摸清政府债务底数。

审计发现,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8129.4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00.72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3110.84亿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

在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之前,对于中国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债务问题,外界有诸多猜测,“地方债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中国地方债比美国金融危机更危险”、“地方债风险一触即发将失控”等论调层出不穷。对此,专家表示,从审计署公布的数据看,我国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

我国负债率“健康安全”

“从债务总量占GDP的比重看,中国政府债务是相当安全可控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国际上通常以负债率作为衡量一国债务负担的重要指标,标准参考值为60%。据审计署数据,2012年,中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比率为36.74%;2013年,按照7.5%的GDP年增速计算,全国GDP总量约为56万亿元,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20.69万亿元,负债率为36.94%。相较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超过100%的负债率,中国的负债率可谓“健康安全”。

审计署相关人士还表示,除负债率外,中国政府在政府外债与GDP比率、债务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方面均在国际通用控制标准内。

赵锡军表示,读审计署的公告,要仔细区别“政府债务”和“政府性债务”,“一般来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属于我们通常说的‘政府债’;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则属于‘政府或有债务’,是一种潜在义务,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负担。此前外界对中国债务、尤其是地方债的分析,很多在这方面有漏洞。”

局部风险值得关注

“我们在看到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同时,也要警惕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但由于财税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往往通过举债弥补资金缺口,造成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较重。

审计表明,截至去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从行业看,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偿还压力也较大。

此外,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部分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等问题,也容易形成局部风险。

面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赵锡军表示,要区别不同情况,制定对策。“不能搞‘一刀切’,要对债务项目进行甄别,分析投资项目的前景,然后做出是继续投资、还是压缩产能等各种措施。同时,要根据地方政府收入情况,合理确定债务的比例和规模,不能无限制扩大债务规模,管理要更加精细,防范区域风险。对于一些地区可能出现的债务无法偿还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提前准备预案,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技术性手段对风险进行化解,以免引发市场恐慌和连锁反应。”他说。

延伸阅读

中国的政府债,钱花到哪儿去了?

与西方国家债务多为消费型债务、将债务用来补贴居民收入和福利不同,中国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债,多为投资型债务,大多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

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债中,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占86.77%。据测算,其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和能源建设5.3万亿元,占地方债务总额的53.4%;用于保障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建设1.9万亿元,占18.8%;用于土地收储1.69万亿元,占16.7%。

审计署表示,在中央政府债务中占比较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将债务投向了铁路建设项目;地方性政府债务中,用于土地收储的债务形成了大量土地储备资产,用于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债务,形成了大规模的资产,并将带来巨大收入;而保障房建设债务,也有相应的资产、租金和售房收入。与西方国家缺乏收入来源、基本依靠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相比,我国的债务投资方向有本质区别。

“同时,从长远来看,许多地方债是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是用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投资在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赵锡军说。(记者 申孟哲)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